“集腋成裘”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汉语成语,字面上看就是把很多个小块的兽皮,缝起来成为一件整体的皮衣。但是,它传达的含义,不是要告诉人们一个制作皮衣的技巧,而是强调众人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。
这个成语出自于一则著名故事。据说,春秋时期鲁国有位公子名叫鲁庄公,他曾经听闻晋国要来进攻自己的国家,为了能够应对晋国的进攻,他便召集了所有的大臣们来商量对策。而在场的诸公,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,但是没有一个人的意见能够得到广泛认可。
困扰着大家的问题是,如何能够让本来各不相同、没有统一计划的国家工作起来,共同对抗强敌。一位由晏子主持的会议上,有一个人提出了一个办法,就是把全国各地割下来的小皮块,通过缝合,组成一件整体的大皮衣,来代表中原的总力量,并且有力地将晋国的攻击挡回。这个看似简单的想法,最终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和执行。最后鲁国成了大家共同的家乡,在此不断发扬光大。
现在,这个成语经常用来形容许多微小的事物,聚合起来也能够成为强大的力量。无论是在工作中,生活中,还是在社会中,聚集多方力量,共同完成一项任务,往往比个人的力量更为有效。而集腋成裘这个成语,则是提醒人们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,既能克服困难,也能创造佳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