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碎双腔龙(Fragoria ognonnensis)是一种生存于约1.45亿年前的羽毛恐龙。该物种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名称的由来——易碎双腔龙的骨头中含有许多让化石保护难度增加的空腔。其骨骼结构多为空洞,在挖掘时会非常容易碎裂,是世界上保存最不完整的羽毛恐龙之一。
易碎双腔龙的化石很早就被发现了,最早的发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20年代。但由于保存状况的糟糕,科学家们很难推断出这种神秘化石的生物特征。而直到最近,一支中国-比利时联合研究团队在中国四川盆地发现了两个易碎双腔龙标本,通过对其进行CT扫描和模拟重建,揭开了这种恐龙的神秘面纱。
研究结果表明,易碎双腔龙是一种中等大小的肉食性恐龙,身长约2.6米。该物种的前肢短小,可能功能上与现代鸟类的翅膀相似;而后肢强壮,有适应奔跑的特点。此外,CT扫描还揭示了大量羽毛印迹,证明了易碎双腔龙是一种羽毛恐龙。
易碎双腔龙的发现为我们了解早期羽毛恐龙提供了重要线索,也揭示了这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的特点。相信在今后的研究中,这种神秘的化石还会为科学家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发现。